《老子》第二章:超越對待,不二法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之難懂,在於它似乎違背了常識。人們都喜歡帥哥美女,這不是很符合人性嗎?都喜歡到九寨溝這樣風景美的地方去旅行,這不也很正常嗎?作為一個人,在道德倫理上知善和去追求善,難道不是應該的嗎?

老子當然了解這一點,所以他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天下皆知善之為善」,然而這不過是未曾覺悟的芸芸眾生之俗見而已,他們對「斯惡已」,「斯不善已」就不知了。

「天下皆知」是指天下之人都有一個對美善的主觀和世俗的認知,然而如是世俗認知,則為被洗腦的俗見;如果每個人都自以為是,則「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每個人皆有自己的美丑善惡觀,它們之間相互沖突,彼此抵制對方將相對之美善絕對化的企圖。

為什麼「知美之為美」,就會「斯惡已」;「善之為善」,就會「斯不善已」呢!這裡的「惡」是丑的意思。因為世人皆知的美善有主觀性,相對性,具體性,有限性,外在性和虛幻性等特征。

主觀性是說美丑善惡的標准和角度各不相同,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盲人摸象,然皆自以為知,卻無法達成統一認知,於是各自的看法僅僅是看法而已,跟普遍之真理沒有什麼關系。你認為的善和美,僅僅是你的認為。

相對性的意思是指美善總是相對於丑惡而存在的,如果沒有丑,也就沒有美了。有美的意識,丑的判斷就產生了;有善的意識,惡的判斷就產生了,美丑善惡總是如影隨形。你不可能只要美而不要丑,只要善而不要惡,因為前者恰好以後者之存在為條件,相對並依賴於後者而存在。同樣,有無,長短,高下,音聲,前後也是這樣一種二元對立之相對和依賴關系。這種依賴性就說明世人皆知的美乃是主觀意識二元對立的分別判斷,而與事物自身之存在無關,因此與丑惡對立的美善是相對的。

美既然與丑相對,那麼與更美相比較,它就沒那麼美,甚至是丑了;現在美的事物,在時間帶來的變化中也可能變得丑,比如一個美女的老去;現在覺得美善之物,過一段時間可能就覺得不美善了;此一時代覺得美善之物,另一時代則意味丑惡;此一文化覺得美善之物,另一文化卻以為是丑惡。這就是二元對立物之相對,虛幻和無常。相對之善美落入了形而下的世界,是所謂「相」,然而「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自以為是之相對善惡美丑卻構成所知障妨礙了我們對大道的體證和認知。

任何具體的美都是有限之美的事物而非美本身;任何具體之善皆有限相對之善而非善本身。蘇格拉底說,無人不求善,然而他們卻不知善之絕對理念,將具體相對的善之事物誤認為是善,而這些具體相對的外在善好事物卻無法滿足一個人內心對絕對之善美的渴求,於是你得到以為的善好之物後仍會感到空虛和不滿足,於是渴求更善更美,永無止境,空虛的內心永遠無法獲得滿足和安寧。

對二元對立的相對之善的執著還會導致我們的知和行之間,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分裂,也就是人格精神的分裂。為何上帝會告誡亞當夏娃不許吃知識樹上的果實,吃了就會知善惡,而且會被逐出伊甸園?因為吃知識樹上的果實之後果是把虛幻的主體自我當做真實且妄作好壞善惡的分別,於是落入了二元對立的世界,從此失落本真自然和心理人格之和諧完整,失落與道之關聯,從而流轉生死,煩惱多多,茫然無歸。

而所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也都講的是主觀認知思維區分判斷所導致的二元對立及其相互依存,相互轉化和對立統一的。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如果我們覺得自己能主觀認知判斷好壞,那麼我們就會根據自己所設定的標准去判斷和要求他人,去判斷和期待這個世界,如果擁有權力和力量,我們還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和社會。然而由於我們的認知是相對的,這種判斷和強加就是違背真理,違背自然的。一個人以為在追求善好其實更可能在做壞事,對自己,他人和國家社會皆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那麼,「無為」是否意味著什麼都不做呢?當然不是,「無為」就是順其自然,合道而為,任萬物自為,輔萬物而不敢為,自己自由亦使他人,社會和萬物得以自由;聖人自身回歸本真自然,亦使他人,社會乃至萬物回歸自然,各得其所;不是去追求外在相對之善好而是回歸自身之本性,萬物之自然即是其善好。

「行不言之教」意味著從語言思維所導致的二元對立,知行分裂的向外的判斷支配中回歸自身靈性之默識,修行體證,知行合一,人格完整,無我合道,使道自身的力量得以顯現。

修行功成,以為得道,然道本無相,有何可得?道亦不執,故曰「不居」。「不居」乃是「不住相」,不住美丑善惡之兩端而回歸中道,中亦不居不住,無立足境,方是干淨,無所住而生其心,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如果要「居」功自傲,那是誰在「居」呢?當然是「我」了,於是著「我相」,於是主客對立,二元分別,思維判斷,這個時候離不二法門,絕對之大道就很遠了。一旦以為自己有功,也就有我人為,以假為真了,而有功無功相對之善美,終歸鏡花水月,乃無常之物。以為擁有,結果失去;以為恆久,卻是無常;以為作善,卻是為惡;以為聖王,不過惡魔;無我合道,方能不去;去來相對,終歸浮雲。 (網絡資源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