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輪轂上有空間,才能連接車軸和輪輻,從而發揮車之行走功用;當把黏土揉捏制作為陶器的時候,正因為容器內部中空,才能發揮它的容納之功用;修建房屋,鑿開門戶,正因屋子和門戶中空,才能發揮房屋的居住和門戶之溝通居室內外,使得人物能夠進出,空氣能夠流通之功用。
總而言之,以上三種器物因其空而產生了連接,容納和溝通三種作用。如果一個人自我膨脹,驕傲自滿,就無法跟外物產生真正的連接,無法再吸納知識和智慧,無法跟他人,跟天地宇宙萬物產生任何有意義的溝通,從而封閉於自身,無法實現精神生命的自我更新和發展創造。
雖然這些作用也是建立在「有」輪轂木頭,黏土,房屋土木磚瓦建築及其形狀之基礎上,但如果沒有「無」之空間,那麼它們的作用也無從發揮。這裡強調空間之無的作用,並不是完全抹殺和否定器物物質材料和形狀的存在意義,而是針對世人俗眼見有不見無之俗見,提醒世人領悟到「無之意義」,明白有無相生,相互依賴,對立統一,共同發揮作用的道理。
有無關系乃是老子一書的核心問題,然而,這裡局部的空間之「無」仍然是有,從根本上講,「無」乃是形而上的道體之無,「有」乃是宇宙萬象之有。因此,有無關系其實就是本體和現象的問題,簡而言之,即體用問題。只不過本體之「無」無形無相,無法感知,不可思議,於是此處乃以具體之器物為喻,從而使得器物如指月之「指」般引領俗眾參悟本體之「無」創造宇宙萬物,並且是現象之「有」持續存在和發揮功用之基礎和條件。
就人之心理結構而言,意識為「有」,無意識就是「無」,如果要發揮意識思維之功用,就須以無意識為基礎,並溝通意識和無意識。但有多少人意識到了無意識才是意識思維創造的源泉和動力呢!如果說凡知識皆意識層面的話,那麼如果不懂得消化和遺忘,整個大腦為知識填滿,知識也就變得僵化和凝固,頭腦運行速度也將極為遲滯,也就無法發揮其應對變化和解決實際問題之創造性功用了。
如果我們自體用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具體的有無問題,那麼在人文藝術和科學之間,人文藝術為體,科學為用;在科學和技術之間,科學為體,技術為用;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理想為體,現實為用;在精神和肉身之間,精神為體,肉身為用。如無前者之引領,後者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會失去其基礎,動力和引領而枯竭死亡。(網絡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