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十三章: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得寵為好事,受辱為壞事,老子卻把常人覺得截然相反,高下判然的寵辱等而觀之,這就打破了常人二元對立,好壞取舍的分別見。受辱會讓人的心靈感到震驚,驚恐或驚悚;而得寵則是好事情,應該為此感到喜悅和榮耀,此時的「驚」應該是驚喜的意思,可如果說得寵和受辱皆應該感到驚恐和驚悚,就有點讓人無法理解了。

不僅如此,老子還更進一步,得寵非但不比受辱更好,反而更糟糕,所謂「寵為下。」為什麼呢?因為「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沒得到寵信的時候,你為無法得到感到痛苦;得到了之後,你擔心失去而承受恐懼;而失去了寵信,你又會為得而復失感到驚悚。可雖受「辱」讓人感到驚恐和憤怒,可沒有受辱則是好事情。比較之下,當然是「寵為下」了。

那麼你為何如此在乎寵辱得失呢?那是因為你「有身貴身」,這就是你的大患,此即「貴大患若身。」,亦「貴身若大患」之義。我們有這個無法擺脫的沉重肉身活在世上,因而有物質需求,有小我之名利虛榮心。既然「患得患失」之根源乃在於「有我有身」,那麼「無身」方能「無患。」

可是如何做到無身呢?如果將「身」看作「天下」的話,那麼就可以將肉身看作精神暫寄之所,肉身暫寄於天下,精神暫寄於肉身。肉身由四大和合而成,本來虛幻,也即我們本來就「無身。」如能有此「肉身暫寄,本來無身」之了悟,那麼因此「有身有我」而來的寵辱若驚,患得患失之擔憂恐懼也就不存在了,相反卻是看淡得失,無得無失,寵辱不驚,得大自在。(網絡資料匯編)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