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無為而無不為」,同樣的話,在第四十八章亦將出現。對此我們可以有兩解。第一,「無為」為體,「無不為」為用,如此,則「無為而無不為」即無中生有,由體發用。比如,宇宙創造萬物,自無意識產生出意識思維,自我獨特本質潛能之實現皆是如此。
第二,道無為,任萬物自為。道法自然,順其自然即道之為,道之無為方能不影響,幹預乃至主宰限製萬物之為,從而為萬物之自為創造了絕對自由之前提條件。而萬物之自為即道之無為而為。
道乃宇宙萬物之最大者,侯王乃人間之最大者,故當法道,守無為之道,則天下百姓將自為自化,民間社會自我演化,產生自發秩序。此種演化,從根本上講,乃是天道精神體現在萬物之中,即德之力量所推動。然而,此力量一旦發動,存在之力即分裂為天理人欲二者,而人欲之力推動社會發展,雖力量巨大,同時亦致人性之沈淪異化。此即化而「欲」作。「欲」作則亂萌,欲壑難填,「欲」無法得到滿足則煩惱痛苦生矣!
「欲作」則背離天道自然,走上生命沈淪異化,分裂焦灼之不歸路。故須向原初本真之「樸」回歸。「樸」者,未被分割之完整原木也,老子以之喻指未曾被文明及欲望所異化之質樸本真。此「樸」乃存在自然混沌之整全性,樸本無名,強名之曰「樸」,即已分裂為語言存在之二元性,即已混沌鑿七竅,就已經不「樸」了。
守住或回歸「樸」,則如嬰兒般天真未鑿,無知無欲,人欲不發動,萬物則本然自足,自在和諧,無欲無求矣,於是天下將自定。
然悲劇在於,人類不會永遠處在質樸無欲之小國寡民和伊甸園狀態,人欲一旦發動,即無法為樸所鎮,而走上自我意識之意欲所導致的墮落,沈淪異化之路。人類文明的發展,個體生命的成長,皆充滿著如此悲劇性的二律背反。人欲也必將發動,因為自我意識的發展,人欲之發動亦是生命和精神發展之必須,人類文明乃至個體必將沈入物質和欲望之深淵,再超越之而向道回歸,這就是所謂「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就是黑格爾所謂絕對精神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及重歸統一。(網絡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