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二十三章:從事於道者同於道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故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大音希聲,少言乃至不言才是符合自然之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因為言乃是相,一旦言說,即落言詮;誰在言,我在言,一旦言說,即著我相,就陷入語言與存在,主體與客體,乃至好壞善惡,二元對立的分別見中,於是流轉生死,不得解脫。言者,心聲也,此心為何?情緒也,思維也,此無端而起之情緒和妄念,就如大自然中的飄風和驟雨,忽然而起,忽然而滅,無法持久,亦無有真實性。

那麼飄風驟雨是誰導致的呢?乃是天地所致,然天地所為之飄風驟雨不能持久,天地宇宙本身亦不能持久,那麼即使一個人能夠修煉成仙,與天地兮同壽,共三光而永光,那又如何?一個人能夠如孔孟,程朱,陸王一樣立德,那又如何!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般立功,那又怎樣!如屈原陶潛,李白杜甫一般詩賦不朽,也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而已!宇宙終將毀滅,人類亦將滅亡,億萬年和一瞬間,皆為時間中之相對長短差別,實則皆不過彈指之一頃刻。

更何況,大多數芸芸眾生又如何能成仙,如何能立德立功立言而不朽!人生少至百,短短幾十年,不要說以永恆為尺度,即便以天地山川為尺度,也是真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啊!然則四大皆空之肉身可恃乎!肉身之物質享受欲望滿足可恃乎!附著此肉身之世俗地位名利可恃乎!

明乎此肉身之短暫虛幻,空無自性,自當向死而悟,反身而誠,反觀自照,而從事於道德之修持,以期某一時刻豁然而悟,徹見自家真面目,無我而同於道德,則道德亦得之矣!如此,則了卻生死,不生不滅,永恆常在矣!反之,如果不能從事於道德,而是虛妄心執著於肉體欲望,世俗名利這些如飄風驟雨般的虛幻無常之物,那麼也就會迷失自性,失卻道德之本心。如此則終歸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而已!

然而,既然無形無相,不可思議,無法言說,那麼真的有所謂道德嗎?這個就沒法讓你肉眼看見,也沒法通過頭腦思維,訴諸邏輯理性向你證明了。就看你信不信,信心足不足了。只要你發願修道,信心足夠,那麼就會有解的一天,再付諸行動實踐,知行合一,那麼也終歸有開悟證道的那一刻!(網絡資料匯編)

發佈回覆

你的電郵地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