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孔德」,大德,「德」乃是道在萬事萬物中之體現,德合為一體則是道,道散為萬殊則是德。在道德之關系中,道為大,德為小。然則德何以稱為大?德之大,是就萬物而言,德為萬物之本體和主宰,自然為大。然而,此萬物之大的德,其趨向和皈依,亦不得不指向道,因為道乃是至高至大者。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道作為宇宙萬物之本源,形而上之精神本體,它無形無相,深遠難測,不可思議,無法描述。但卻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就是頑空了,實則真空不空,它包含,孕育和產生出一切。然而此種包孕當它尚未顯現為具象之時,乃是潛在的狀態。此種包孕之若有若無的狀態就是「恍惚。」
道孕育之萬物自潛在而為現實具象,在跨過「無」和「有」臨界點之前的階段就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物象之形式和形態已經具備,只等一躍而出,顯現為存在者。而在成「象」之前一階段,則為「物」,因為「物象」形成當然要以物為基礎,否則空有形式,又怎麼能有具體事物之存在呢!如果我們勉強機械地對應於亞裡士多德事物存在的「四因說」,那麼「象」就可以對應於形式因,而「物」則可對應於質料因。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較之於「惚兮恍兮」和「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要顯得更為幽深玄遠。深究下去,要形成現象之物,得追問物由什麼構成,那麼如果從現代量子物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精」很可能就是指的基本粒子,而有了基本粒子,才能聚合而構成萬物。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這個「精」作為基本粒子,無可再分,是緣構萬物之基本,因此它是極為真實的。然而,這個基本粒子就足夠本源,而是最為徹底之基礎了嗎?當然不是,它仍須自真空中產生,這個絕對之空,絕對真實穩固之基礎和本體,就是「信」,追究到這個「信」,才算徹底,才算「達道」,然而這個「信」也無非絕對之「空無」而已,並因其絕對之空無,而絕對之真實和堅固。
「道」既然創造宇宙,有宇宙才有所謂「時間相」,那麼它就大於時間,超越時間,又自古至今都內在並持續發生作用於宇宙萬物演化之過程中,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深入認知了「道」,也就知道了萬物之起始,「眾甫」就是「眾父」。如何了解萬物之起始?通過上文之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就是經過「信,精,物,象」四階段,然後自潛在狀態越過臨界點,一躍而出成為具體現實之物的過程。而也只有對玄遠幽深之「道」有所窺測,才能了之萬事萬物之所從出。
就此一章而言,亦可訴諸心理學,把恍兮惚兮,窈兮冥兮看作無意識之存在特性,並從自無意識中產生出對外物之認知,和孕育創造出新的文化藝術和知識思想觀念的角度來認知和解讀。此處就不贅述了。 (網絡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