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白居易在《讀老子》一詩中寫到:「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意思是如果真的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那麼因為著了《道德經》,說了五千言,作為言者的老子就是不知者了,於是著文言說的行為構成了對自身知言觀念的否定。白居易說得有道理嗎?自表面邏輯而言,似乎沒有問題。然而這恰恰證明了白居易的膚淺,為什麼呢?
《老子》第一章所謂「道可道,非常道」,《莊子·知北游》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金剛經》亦曰:「佛說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都是在談論道和佛之不可言說。為何「道」和佛法皆不可說?因為「道」和「佛」作為終極本體,乃是無限者,而任何言說都意味著思維,規定,限定和區分,都意味著對不可思議者之思議,意味著把無限者降維為了有限者,把整全存在之「一」分化為了「多」,從而已不再是終極之「道」和「佛」自身了。
既然不可言說,那就應該保持沉默,一句話也不說。說「道不可說」就已經是對道有所說了。然而,如果老莊和佛陀這樣已經參禪悟道的覺悟者都不言說,我等後來執迷之芸芸眾生又如何得聞佛法和大道!如何能夠借助聖人之言的智慧啟迪而得解脫,而脫離苦海!故老莊佛陀這樣的覺悟者必須有所說,以使根本智慧能夠超越時空之局限而得以流傳。
然而,考慮到俗眾易於執著,於是真人和佛祖又反復告誡,思維和語言是無法完全思考和表達「道」的,思維語言於「道」有所開顯的同時,也已經造成遮蔽了,此即思維語言之顯隱二重性。那麼讀者須把語言視為傳遞「天道」和「佛法」之不得已的工具,語言乃是指月之「指」,渡向彼岸之「筏」,捕魚之「筌」,得兔之「蹄」,於是當望月忘指,登岸舍筏,得魚忘筌,得兔忘蹄,而不可死抱著工具卻忘了指向目的之所在!
其次,雖然都是言,但老莊這樣的悟道者和佛陀這樣的覺悟者與一般學者俗眾之言還是有根本不同的。因為老莊和佛陀已經參禪悟道,故他們之言乃是已經開悟而有體證的人言說自己之親身體驗及已開之天眼所直接看到的風景,這跟那些盲人摸象,道聽途說者,沒有體證而只靠頭腦之思維想象去模擬猜想大道者之言是有根本不同的,哪怕看起來說的是差不多甚至相同的話。換句話說,老莊佛陀之言乃是道說,道在說,存在自行開啟和言說。
強調「智者不言,言者不知。」除了破除眾生對語言思維的執著,而去默識領會不可言說的終極本體之外,還意味著對修行體證之強調,警示眾生不可停留於思維和語言,而應親身實踐,知行合一。
和其光,同其塵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個「兌」和「門」就是出口,門戶的意思,也就是「七竅」,佛家之所謂「六根」之眼耳鼻舌身,「塞其兌,閉其門」就是要關閉六識,亦即莊子之所謂「身如槁木」,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心意識會執感官感知到的現象為真實,從而惑於現象,以假為真;並且還對此物質假象產生欲望貪著之執念,從而迷執於外,往而不返。
語言思維往往使我們陷入執念妄念之分別對立中。老子為何要強調「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就是為了要讓我們超越語言思維,也就是擺脫執念妄念。因為我們的煩惱往往是來自思維妄念之束縛。所謂捆縛,所謂心靈的糾結和不自由,往往並不是環境和他人給你的束縛,而是你自設牢籠,自我捆縛。
一個人太自以為是,以自己所持之觀念為絕對正確,則棱角會過於分明,鋒芒太露,從而易於刺傷他人,此種鋒芒即是「銳」;思維語言總是導致分別對立,如果執著於語言,思維和觀念,則難免陷入二元對立和分裂糾結之中,這就是「紛」。「挫其銳」就是磨礪和淡化鋒芒,也就是化解掉心智對理念的執著,尤其對相對之是非善惡的執著;而「挫其銳」之後,執念化解,心靈也就變得圓融自在了,那麼所謂因此執著而來之內心糾結捆縛,分裂矛盾,黑暗虛無,抑郁苦悶也就瓦解冰消,不解自解了。
「和其光,同其塵。」我們生命修行之進展一般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驕傲自大,自以為是,自我彰顯,而正是此等自以為是和自高自大使得我們與道隔絕,從而深陷心靈的黑暗虛無之中;第二階段,在經歷許多人生的坎坷磨難,心靈的痛苦掙扎之後,艱難破除我執之黮暗,徹見本體,自性發大光明,此為開悟之聖境;然而所謂聖境,不可執著,若自以為聖,自以為在靈性層次上高人一等,則因此執著而又墮入凡塵矣!所謂「和其光,同其塵」,就是要對開悟之聖境進行再否定,無所謂悟,無所謂迷;無所謂聖,無所謂凡;凡聖一體,本來無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體象一如,自在無礙,即事而真,無有差別,所謂擔水砍柴即是妙道也!
為天下貴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塞兌閉門,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之後,則超越感官,超越語言,超越思維,超越凡塵分別之執著,而豁然開悟,徹見獨一無二之道德本體,此自家真面目無善無惡,無生無死,無是無非,無愛無憎,無貴無賤,超越相對而為宇宙間之絕對至高至貴者,乃自家無上珍寶,故「為天下貴」! (網絡資料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