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果加以細化分別,那麼「知人」亦有多個方面,可以是對他人才能之知,個性之知,人品之知,乃至細微內心感受之知,其中相對較易的是對人品和個性之知,了解他人之才能就難一些了,最難的則是對他人細微內心感受的認知,不僅因為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還因為我們的自我中心,無論如何換位思考,皆很難真的無我而與他者同體去感受。
不過,此處的「知人」很可能主要指知人性弱點方面,因為這是具有普遍意義的知。基督教導說:「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知他人之人性弱點相對較易,是因為我們會很自然地以自身為鏡子和尺度去照和量他人,並將自身理想自我無法正視接受之人性弱點壓抑入無意識而向外投射,從而對他人之類似弱點分外敏感,有時候還真是「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看他人就是什麼樣子」。比如,如果你很自大,那麼你就容易感受到他人之自大;你很吝嗇,你就容易敏感到他人之吝嗇;你很自戀,就容易察覺他人之自戀;你很自以為是,也就容易反感他人之自以為是。如此知人,當然也不是那麼容易,你也需要對自己的人性弱點和心理感受有細致入微之體察,從而自人同此心之理推知他人之人性心理。因此才說:「知人者智。」有些人是連知人也做不到的。
雖然如此,就如我們的肉眼無法看見自己的面部一樣,我們意識自我的眼睛也是指向他者客體,而無法返照自身。因此如果我們要看清楚自己,就需要超越小我之另一面鏡子,這面鏡子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神,也可以是本來無一物之自性本體。所謂他人這面鏡子就是傾聽和留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並整合進自我認知之中。但他人的看法也可能是他者自身之投射,而他人這面鏡子亦可能晦暗不明。「你自己就這樣,你還說我!」他者自身之同樣人性缺陷構成了我們捍衛自身,拒絕其評判之絕好借口。因此,最重要的是神聖這面鏡子,絕對者之尺度映照之下,神聖話語判定之下,我們自身與聖潔和完善之距離分明可見,無所遁形,無可推諉,無法辯解。
而本來無一物之自性尺度,其實就是神之尺度。因為自性之照無非就是心如止水,圓滿如神的本心之明徹照小我,故能如實照見。所謂「自知者明」,此「明」即自性本體之明。自知則能窺破「我相」而破其遮蔽暗昧,而使自性本體發大光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勝人者有力,「有力」乃是肉體物質力量之強,而「自勝」乃是心理精神人格力量之強。物質力量終歸有限,且依托肉身,終會衰竭和消亡,相反心靈自勝則能超越肉身力量局限而朝向無限之精神維度超越,此種無限之本體精神方為真正的「強」,有力勝人之孫悟空十萬八千裡的筋斗雲,亦無法逃脫如來佛之手掌心。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此處所謂「富足」,是指你的欲望需求和滿足獲得之間的距離。如果你擁有的物質能夠滿足你的需求,那便是富足了。你可以有很大的欲望,也有能力去獲得很多的物質來滿足你的需求,這當然是富足。然而如果你的物質欲望很小,那麼有一點點的物質就可以滿足你,這也是富足。而世俗所謂富足,乃是擁有物質財富之絕對數量標准。這樣的話,一個社會位於財富擁有頂端的總是少數人,那麼大多數人就都無法產生富足之感,並在心理上為此深感不滿,痛苦和困擾了。
不過,「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在現代性社會對欲望之充分肯定及強烈的感官刺激和物質誘惑之下,要在獲得基本之衣食住行物質需要之後就滿足,對現代人來說就太難了,因為欲望並非恆量,而是隨著滿足而不斷滋生和擴大,而永無休止。因此,欲望之路乃是一條永不滿足,永遠追逐的不歸路。人們終將陷溺掙扎其中而又倍感虛無,幸福滿足和意義感亦無從尋覓。
然而,人心為何會永不滿足呢!因為人的心靈天然追求無限,可為何人心要追求無限呢?因為人之心靈來自無限和永恆,故只有無限永恆之絕對至善,比如蘇格拉底之所謂最高理念,基督徒之所謂上帝,道家之所謂道,佛家之所謂自性本體能夠滿足心靈之無限完滿渴求。而物質名利數量之多少並無根本差別,皆為相對之形而下有限事物,皆無真實性,無論多大數量的物質名利及情感慰藉,皆無法滿足心靈對終極存在之渴求。故此,要在物質上知足,是無法通過心靈之自我克制達到的,而只有通過轉移心靈視線,自物質欲望維度朝向精神本體超越,心靈之無限欲求指向道,此求道之心即強行者之「志」。換句話說,強行者之所以能強行,不簡單是意識自我的意志強弱問題,而更在於求道之「志」的引領和激勵,此種深層自我中來自天道的力量方能生生不息,永不枯竭,使得我們能「天」行健而自強不息。
死而不亡者壽
「不失其所者久,」不失其所,乃是不失掉生命存在之根基,即不失去與道德本體之關聯,人一旦回歸道德本體,則超越肉身存在,而能無生無死,死而不亡,永恆常在矣!此即「死而不亡者壽。」此「壽」超乎時間局限!比較起來,那些活一百歲之所謂壽,與短命夭折無有差別,皆為一瞬。有些人則試圖立德立功立言而使自己之名聲流傳後世而不朽,此亦為虛妄,因為宇宙和人類終將滅亡,不朽可能將人之精神存在擴展到了文明史的長度,然而既然仍在時間之中,那麼與一瞬又有什麼根本差別嗎!何況,「千秋萬歲名,寂寞生後事」,既然你之肉身意識已不存,死後朽與不朽,你已不知,那對你又有何意義!不過是予你此時之死亡焦慮以自欺之虛假安慰而已!惟有修行和徹悟超越生死二元對立,不生不死之終極自性本體,方為了卻生死之究竟法門。(網絡資料匯編)